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:
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。
乡贤回乡 带富一方
全媒体记者 张盛勇 特约记者 马戈
立冬已过,寒意初起。
11月16日,在太阳河乡青树子村硕达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内,冉运军一身白大褂,穿梭在4万只蛋鸡的宿舍,认真查看鸡苗的生长情况,“年底这四万只也可以开始产蛋了,更多的学校可以吃上本地鸡蛋了。”
冉运军今年44岁,浓眉大眼厚嘴唇,一脸憨厚的笑容,加上一身工装,很难将眼前的人与“公司老总”、“商会会长”的身份联系上来。但清晰的思路、练达的言行、眉宇间的坚定,让人觉得他有着明确的目标。1995年退役后,先辗转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闯荡、经商,最后回到恩施。经过二十多年的“摸爬滚打”,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并在室内装修、商超配送等行业小有名气,年收入近千万元,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外出致富能人。
冉运军在查看蛋鸡生长情况。
“我以前负责给各个学校送鸡蛋,给学生们吃的东西,要比一般的检测更严格,对质量要求也更高。很多时候都需要从外地调运。”冉运军说,“我们恩施的土地天然富硒,完全可以培育出高品质鸡蛋,于是我就想着自己来养鸡,不仅免得四处调运,品质也能自己掌握,放心。”
于是,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树子村人,他在2021年春节太阳河乡举办的“乡贤联谊会”上,与青树子村支部书记朱洪凯再次聚首共谋,准备就在本乡本村“办大事”。
跑手续、平土地、建厂房,在乡、村的鼎力支持下,短短半年多时间,一栋办公楼、一栋孵化房、两栋蛋鸡房、一座大型仓库、一座有机肥场拔地而起,恩施市硕达鑫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迅速走上正轨。因设备先进、技术到位、管理得当,日产蛋率高达95%,二期蛋鸡产蛋后,每日可产蛋近5.7万枚。
大型养殖往往伴随着污染,但这个养鸡场内却感觉异常干净,既看不见鸡粪,连臭味都没有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家乡的绿水青山更要保护好,建厂初期我就考虑到了环保的问题。”冉运军介绍,为了保护好一方山水的生态,不能因自己搞发展就破坏环境,经过一番考察研究,最后耗资80多万元引进了一套无害化有机肥处理设备。
现在每天好几吨的鸡粪通过无害化处理,变废为宝,成了天然有机肥,供不应求。
养鸡场一角。
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回村建厂后,冉运军没有忘记乡邻。场地建设、劳务用工,基本都是本村人。为了让企业发展更好地惠及当地老百姓,身为太阳河商会会长的他组织商会成员对辖区内的市场主体、老百姓开展了广泛的入户走访,倾听“民声民意”。
返乡后,冉运军累计走访183户,收集民情民意50余条;两次组织辖区内的市场主体召开座谈会,共商产业发展大计;牵头办起了“恩施市太阳河乡帮企助农电商直播中心”,为当地农特产品打通了走出大山的壁垒。
“我是党员,就要尽量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。”冉运军时刻愿意亮出党员身份,“近期就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报告中说要‘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’,我也想到了几个路子,也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。”
在合作社的帮助和带动下,80余户农户得到了免费的种子、肥料,第一季种甜玉米,第二季种蔬菜,合作社保底收购,最大限度降低农民风险,保障稳定收益。
“有合作社的带领,种的东西也不愁销路,明年我再多搞点。”脱贫户肖慈华今年已53岁,因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他将七亩土地先种下了甜玉米,收获后又开始种植蔬菜,每亩预计可收入四千元,农闲时在养鸡场务工,每月能领到三千元的工资,收入比以往翻了好几倍。
“明年我多动员些人一起种几百亩土豆,蔬菜也多种些。”谈到明年计划,冉运军信心满满,“还要把散养土鸡的规模也做大一些,这个前景很好,也能够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。”
(审签:朱述耀 编审:童秀清 编辑:张盛勇)